前段時間的“芯片危機”一事鬧得沸沸揚揚,“國產芯片自給率”問題甚至成為了大街小巷鄰里間茶前飯后的熱議話題。就在國產芯片遭遇“至暗時刻”之際,著名芯片設計公司ARM向我們伸出了“橄欖枝”。
5月1日晚,有消息傳出,“ARM中國合資公司已于4月底投入運營,并接管ARM在中國市場的業務”最重要的是,中方投資者在新公司的占股達到了51%,ARM 母公司占股49%,這意味著中方投資者對于對誰授權、是否授權有著絕對的話語權。
而最關鍵的一點是,ARM執行副總裁曾表示,中國合資公司業務將涉及技術轉讓,這在ARM歷史上也是首次。作為交換,中國也會提供給ARM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更大的芯片市場。這對于前段時間陷入“芯片危機”的中國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。
成立中國合資公司,無論對Arm或是中國芯片發展都將有一定利好。有分析師預計,擁有絕對移動芯片霸主地位的Arm 25%營收來自中國,Arm中國業務的高增速有望使中國5年內成為Arm最大市場。
有消息說,這家剛開始運營的ARM mini China將很快在A股上市,在中國鼓勵高科技企業上市的背景下,這家公司的IPO申請可能很快被批準。
ARM是一家什么公司?
提起芯片廠商,許多人第一反應是英特爾、三星、高通等這些公司而非ARM,但這并不影響它在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地位。
ARM,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芯片技術供應商之一,只負責架構研發,并不負責生產。iOS、Android 設備搭載的芯片全部都是基于 ARM 架構所設計、生產的,這意味著 ARM 掌控了90%的移動設備市場。
2016年7月,ARM被軟銀斥資320億美元的代價收購,震驚了科技行業。(此外,軟銀還是芯片制造商巨頭英偉達的第四大股東,持股比例為4.9%。)
站在中國芯片發展角度看,中國芯發展難某種程度與核心技術只能靠自己摸索有關。若成立的ARM中國合資公司能獲得ARM技術支持,將有助中國芯片產業發展。同時,合資企業將有望研發中國本地定制化產品,并借助ARM拓展中國以外的全球市場。
隨著行業的變化發展,ARM將未來的發展重點放在了智能汽車、數據中心、物聯網等領域。按照ARM的估算,這些領域在未來5年還有超過300億美元市場的增長空間。
這次交易被視為中國獲得西方芯片技術的秘密途徑,中國用資金和市場換取技術,也算是曲線救國了!